学习“习书记在浙江大力度推进科技强省建设”有感
省粮油质检中心党支部 邵亮亮
近期我在媒体上学习了《习近平在浙江》的采访实录,对习近平同志2002年10月至2007年3月任浙江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和省委书记的领导工作历程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习近平同志在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紧密结合浙江实际,提出并落实了作为浙江省域治理总纲领和总方略的“八八战略”,对浙江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顶层设计,为浙江转型发展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重要理念和实践准备。
“习书记在浙江大力度推进科技强省建设” ——习近平在浙江(十七)的采访实录,让我认识到习近平在立足浙江实际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出一系列重要的科技创新思想,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和部署,大力度推进科技强省建设,为浙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而深远的作用。
这次采访的对象是蒋泰维同志,他从2003年2月开始担任省科技厅厅长、党组书记,他对习书记在浙江期间就科技工作特别是科技创新方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阐发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比较清楚。他指出,习近平从三个角度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第一,习书记前瞻性地指出人类社会开始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第二,习书记深刻指出科学技术在当今信息时代对生产力发展产生的“幂数效应”;第三,习书记精辟地论述了科技创新的极端重要性。这三点是习书记对科技创新的深刻认识,为之后浙江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引进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科技强省等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
他谈到习近平在浙江时亲自倡导和大力推动“数字浙江”建设,他指出要“加快发展信息产业,是我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改变的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同时他亲自协调,组织引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等大院名校与浙江共建创新载体,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中心上个月前往参观的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就是在当时的省委省政府推动下发展而来的。省校合作对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与经济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10多年来,浙江尤其是杭州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数字经济走在全国前列,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和上市公司。这完全得益于习书记当年制定并推动落实的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
习书记主导推动的“八大科技创新工程”,不仅把重点放在工业、放在先进制造业上,而且统筹兼顾,高度重视,全面部署农业、生态、海洋、健康与安全、服务业科技创新,特别是把基础研究和软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纳入科技创新重大工程,这在一个省的科技发展规划与政策中是非常少见的,可以说极具战略眼光和超前思维。在习近平同志科技创新思想和决策部署的指引推动下,浙江省科技创新有了长足进步,2011年科技综合实力、区域创新能力和企业创新能力分别跃居全国第6位、第5位和第2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跃居全国第2位。
蒋泰维同志曾经在习书记直接领导下工作,他也谈到了习近平优良的思想品格、工作作风、人格魅力和领导艺术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一是勤学善思,学以致用。习书记非常注重学习,知识渊博,他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不仅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而且善于用古今中外的典故阐述深刻的道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二是百姓情怀,心系群众。习书记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冷暖安危放在心头,他在浙江大力推行的各项改革与发展举措,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如习书记亲自蹲点联系发展相对落后的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三是严以律己,坚持原则。习书记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刚到浙江工作不久,就在大会上讲:“我也郑重地向同志们表个态,在党风廉政方面,我一定以身作则,不仅要管好自己,而且要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诚恳地希望大家对我进行监督。”。四是世界眼光,战略思维。习书记看问题、作决策,具有卓越的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总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把握重点、统筹兼顾,站在国家、民族和人民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的高度,准确把握世界和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因势利导,深化改革、创新发展,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社会全面进步。
习书记提出并推行的“融入长三角、接轨大上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山海协作”,建设生态省和文化大省,建设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和体育强省,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海洋经济、循环经济,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等重要思想和战略部署,都是立足全局、着眼长远,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
邵亮亮
2021年4月11日